尋找

2019年8月4日 星期日

台北 大安區 樂埔町 日式老宅裡細緻的臺灣味




今日推薦⏩toconoma - seesaw


為了這餐我們提前快一個月訂位,當天雖然比預約時間提早到,但一樣可以入座,
小姐有事先告知我們上菜速度可能會比較慢(同時段有團體預約)不過吃下來倒是覺得
時間調度的不錯,沒有等待的時候。



塔塔黃離(鮮牛肉、鵪鶉溏心蛋)
不吃牛肉,店家幫我們改成酪梨

沒有很重的酪梨味,若是怕酪梨味還是可以嘗試,搭配旁邊兼具美觀及食用的脆粒,
作為開胃菜十分清爽。


現流炙鮮(煙燻鰹魚、蔥醬、醃黃瓜、水菜)

平常不吃生食的緣故,這道其實是抱持著「挑戰」的心態嚐鮮,鰹魚的肉質鮮嫩,
搭配蔥醬和醃黃瓜這類較重口味的食材一起享用,的確有去腥味的作用,也沒有那麼難入口;
一開始覺得這道料理偏鹹,但細嚼過後煙燻的味道出來,
整體就覺得很剛好。 



鮮味玉板(手工豆腐、海膽(蝦子)、鮮味高湯、炭烤透抽)

因為不吃海膽,所以改成蝦子,吃起來我覺得太過煙燻,比較重口味,但厲害的是蝦子的鮮味還是有出來!豆腐口感扎實綿密,跟市售豆腐很不一樣,淋上底下的高湯,
整體有加乘的作用,沒有搶去各自的風采。 


東台噌魚(味噌醃馬頭魚、水田芥醬、炸花椰菜)


魚肉很嫩,有稍微煎過,芥醬個人吃還是不太習慣,但搭配魚吃不會太難以接受,
炸花椰菜非常好吃!炸的不油膩,給人很清爽的口感,
是可以拿來騙小朋友吃花椰菜的作法! 


武界桂丁(桂丁土雞、南瓜醬、精選花生)

上下的雞肉料理方式不同,這點我覺得很特別,我平常對肉超挑,但這隻雞完全讓我讚不絕口,最好是乖乖一人一份,我要自己吃光光!
沒有骨頭容易入口,旁邊的南瓜泥分開吃才能感受到它的特別,一起吃要用心感受才能察覺,頂端的花生非!常!好!吃!
還有菇是裡面有飽滿水份的,口感也很不錯,
厲害到我們還不知羞恥地去臉書專頁私訊問這是什麼菇,
答案就是「丹波菇」搜尋過後發現,丹波菇本身就沒什麼菇味,
口感也是脆脆的,聽說是滿多小孩的心頭好。


午間三會(羊排、圓茄、蒜泥、昆布)

羊肉先煙燻過再乾煎,所以肉質的嫩度沒有跑掉,平常不太吃羊肉,但這次嘗試後真的有被驚豔到,入口的剎那,彷彿看見一頭初生的小羊在蒙古大草原奔跑,
即使過了好多天,還是難以忘懷,最厲害的是牠新鮮卻沒有騷味,
是讓你覺得這頭羊就養在後院,好像現殺來烹調的感覺,不是從屠宰場送來的那種!



昀藝一絕(牛小排、蘆筍醬、綠竹筍)

媽媽:肉質入口即化,結束。






馳名土鍋(台東池上冠軍米、栗子地瓜)

一開始逛官網就被土鍋飯的介紹吸引,特別以日式風呂敷的方式包裝,
打開後服務員會收回去,幫忙分裝到小碗,基本上服務員因為怕大家自己來會燙到,
都會幫忙盛裝。米飯的表現真的讓人很滿意,Q彈飽滿又粒粒分明,栗子地瓜超推!!!


珍珠愛玉(野生愛玉、桂花、手工粉圓、檸檬)

蛋白餅嵌入蜂蜜和檸檬,不像一般的蛋白餅甜到發膩,Nita甚至直接當餅乾吃,
但其他人還是難以置信的看著她,不過說實話,樂埔町的蛋白餅酸甜中和的恰到好處,
手工製作的愛玉十分滑順,檸檬冰沙酸度掌握得很剛好,融化時作為一般的甜湯也很ok。


焦糖布蕾(椰奶烤布蕾、芒果、羅望子冰淇淋)

烤布蕾焦糖的部分烤的像是薄片餅乾一樣有著酥脆的口感,裡頭的椰奶倒是吃不太出來,布丁的話好吃,但說不上特別;羅望子通常被放在東南亞料理比較多,沒想到做成冰淇淋別有一番風味,搭配芒果是很新鮮有趣的組合。

午宴飲品(烘豆咖啡/金獎蜜香紅茶)

紅茶超推 淡淡的香氣和滑順的口感,完全圓滿了這餐。


整體而言滿推樂埔町,若是哪天想犒賞自己,很適合預約一餐,給自己一個細細感受食物的機會,下次想來試試晚餐 ʕ •ᴥ•ʔ 















店家資訊

樂埔町Leputing
官網
地址:台北市大安區杭州南路二段67號
電話:02-23951689
營業時間:星期一至星期日-11:30~22:00
午餐:11:30-14:30,晚餐:18:00-22:00
套餐式消費:午餐NT.1,580起/位;晚餐NT.2,780起/位
武界桂丁NT.1,580 午間三會NT.1,780 昀藝一絕NT.1,980
* 須另加10%服務費

- Stop Trying to Define Who You Are and Just Be -

2019年7月19日 星期五

108個人申請 成功大學 台灣文學系 面試分享



這篇想先針對「面試」的部分分享,關於如何選系、選系的理由,或者其他的問題,
之後如果有人感興趣再來寫一篇(希望不要又是另一個欠稿地獄)

今日推薦⏩never young beach - Surely

他們的歌真的非常適合夏天,
希望搭配輕快的音樂  文章會變得好讀一些



20194月20日,連續面試的第三天



  15:15面試,覺得這個時間應該跟住的遠近有關係。
從台南火車站後站出來,左轉直直走再右轉過個馬路就到了,
但太給力的天氣真的讓人走到厭世,更別提穿著長袖的面試服裝


  報到後直接進去休息室,幾乎每個人都有家長陪同,
看到這個景象先為自己掬一把辛酸淚,但也因為這樣沒辦法找人聊天,
只能再抱點佛腳、滑滑手機殺時間,快面試前會有學姊(先這樣稱呼啦)來喊名字,
然後在房間外等待,這段時間其實也滿無聊的,
我還站起來觀察牆上掛著的布畫,學姊應該覺得我超怪


   好 前面都是廢話,以下進入正文

       成大台文面試分兩關,第一關有三位教授,第二關兩位。
第一關主要以備審內容為主,第二關我覺得是跟文化(台語文、原住民)有關,
問題感覺是從個人的回答再做延伸,教授的黑臉白臉滿明顯的,
大家隨機應變就好,不要被嚇到,因為面試結果還滿驚喜的!


第一關

(5分鐘自我介紹)

Q1
為什麼不是選外文系?

:我覺得語言對我來說是一種能帶著走的能力,但是比起文學的深度和廣度,它是更容易自學的...

對新台灣文學史的看法?

:這本書裡面有提到,其實台灣這塊土地的歷史跟文化,都是由「抗爭」發展出來的,而新文學運動帶有的抵抗與批判意識,以及與生俱來追求自由和開放的本質,我覺得跟當今台灣,所要追求的價值其實很像,也是這種連結讓我覺得很感動,感覺這門學科跟自己的距離並不遙遠,甚至很有溫度。

台文系的課程都是由台灣出發,而台灣文學是最靠近台灣社會的一門知識,而藉由不同的媒體,讓我得以靠近這些社會事件,而文學,我覺得是一個很好的切入點,因為它不會流於片面的思考,而是可以藉由閱讀不同人的作品,聽到各個角度的故事,形塑自己的想法。

(這題我的確有先打好草稿,現場也沒有脫稿演出,但真的要考台文系的人不要抄,整本書一定有其他讓你感動的地方!)

第二關

想要在台文系學到什麼能力?
(這題已經像是必考題了,記得要準備!)

:思辨和同理
已經忘了回答什麼,這題先放過我(〒︿〒)

未來想成為什麼樣的人?

:成為一個對他人的痛苦有更多的想像力的人。

好像還有其他的答案,但這個是最確定的,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看過林奕含在婚禮上的演講,這句話是她最後的結論(好難定義),因為太喜歡了就記到現在,剛好面試那陣子與惡也在熱播中,作為補充時有提到(但我不確定這樣有沒有扣分)

對台文的刻板印象?

:會學台語、讀很多文學作品,然後猶豫很久後,我講:「有些人認為台文系是跳板系」

當然是沒這麼精簡啦,還是有補充一些原因,但講完這點後就覺得自己沒望了哈哈哈,感覺教授瞬間對自己失去興趣,沒有把時間問滿就出來了。我覺得回答這個答案真的要問心無愧,至少我可以確定自己不是因為分數才填這個系,未來也不會朝「轉系」的方向努力讀書

好像講到台語的時候有問我對學台語的看法

:我覺得台語其實是一門很美的語言,...,希望有機會可以更深入地學習,把台語講得標準。

回答裡頭有提到台語羅馬字,和台灣早期用台語書寫的文獻等等

台灣文化跟日本、韓國的相異、相同處

:這題我是從同到異論述,回答得很扼要,因為我以為教授會問我更深一層的想法,但沒有哈哈哈,大家有想講的話就說,不要等別人cue



  記得的問題不多,很多小細節也不小心忘記了
面試第一關的時候感覺時間過超快,第二關直接如坐針氈,
奉勸大家好好說話,還是能放鬆做自己,但態度不要輕浮、隨便,
講話言之有物、真誠待人,不然會等成績等得很煎熬!


成績
審查資料:85.38
面試:85.25
正取十二


希望看完文章的你們都會去到想去的地方

- You Only Live Once -

2019年6月17日 星期一

108個人申請 臺南藝術大學 藝術史學系 面試分享


本日推薦 ⏩南西肯恩 — 煙花
學測那天,在公車站牌下為了讓自己不那麼緊張而聽的歌。


  藝術史學系是個人面試,但會統一集中休息區,坐定後我就帶頭聊天了......(我自己覺得是讓大家放鬆的一種方式)發現我們這個梯次幾乎是同個地區,因此時段的安排是有考量過的,這批面試的人感覺都很nice,要去面試前也會道聲加油,聊天過程即使緊張的成分依然在,但感覺有緩和了些。

面試的教授共有三位,基本上算是輪流提問,表情不會太過嚴肅,會認真思考過你的回答
左一 黃翠梅 特聘教授兼任副校長
左二 于禮本 副教授代理藝術史學系系主任
左三 林素幸/潘亮文副教授 我分不出來......
感覺因為時間緊迫(一小時面試九個人)沒有自我介紹,一進去就開門見山的問:

Q1-1為什麼想進入藝術史學系就讀?

:因為南藝大是大學裡唯一有開設這個科系的學校,而我認為在學習的過程會去反思畫作為何而畫、在什麼樣的時空背景下去創作,這些是很有趣的,我認為就讀藝術史學系可以增進我的思辨能力。
Q1-2左一教授:很多學校都會刺激學生思考,能不能再更深入的講
:那應該要提到我與藝術的連結,國小及國中美術班的正規美術教育,給我良好的基礎,而生活中處處都是美blahblah
(在回答這題的時候,我沒有很慌張,反倒有慶幸教授細問,因為我也有想過類似的問題,只是不清楚程度該如何拿捏)

Q2
在備審裡你提到擔任過導覽解說員,在這項經驗裡學到了什麼?

:從準備選拔的過程中,透過認識藝術家、創作者的背景故事,發現自己熱愛這樣的過程,以及這個活動讓原本害羞內向的我,去挑戰、跨出舒適圈,變得能夠在大家面前導覽blahblah......

Q3-1
你覺得作為一名策展人需要具備什麼能力?

(讀書計畫裡我有寫到:想成為一名專業的策展人)
:我認為一名策展人應該要是全才(提問教授點頭) 我覺得就人事時地物來說的話(開始舉例)以下省略200字
Q3-2
右一教授:請你將這些能力做排序
我有稍微停頓一下思考,然後回答:

我自己認為最重要的是主題,因為主題算是一個展覽的核心。
然後同個教授示意我繼續講
我又再思考了一下,回答:
再來我覺得是「物」也就是媒材的運用以及「地」場域的選擇,但我覺得這兩項是同等重要的,因為他們會互相影響。

Q4-1左一教授:有沒有欣賞的策展人?

:沒有特定的,因為我認為策展是一種團隊合作,所以我會傾向於認識背後的團隊。

Q4-2欣賞的展覽?

左一教授接著說:那換個方式講,在看過那麼多展覽,你有沒有最喜歡的展?
:我自己很欣賞一個LGBTQ的展覽,因為他結合了很多的媒材,我想這也代表策展人擁有好的人脈關係,可以認識不同領域的創作者。

成績
審查資料:88
面試:92
正取三

整體來說是從備審裡去問問題,所以要熟自己寫的東西!我覺得自己回答時有點緊張,但算是言之有物,幸好這些問題除了排序這個我沒有想過以外,其他都有大概練習過,在這裡真的要謝謝幫忙模擬面試的阿伯🙇🙇 

- Amor Fati -

2019年1月26日 星期六

日常紀錄(三) 說說學測這件小事




日常紀錄三 來說一些學測後的想法

已經是第二天哭著睡著,也是第一次連續兩天一起床就吃頭痛藥
約略的把每科的答案對完了,心裡大概有個底
跟全體考生比稱得上普通、尚可,但還是過不了自己心裡的關卡
「只跟自己比」相較於跟其他人比,壓力更大
每每設下標準時,我總是用最樂觀的心態 在能力之上增添過多的期待與要求
但我的努力,好像還不夠穩穩的到達自己想要的高度

現在最想做的事應該是去拜拜然後許願
要是成真了該做的我一定讓自己做好
真的拜託了

/

考學測前連續吃了三個禮拜的藥,也早早開始算經期
從11月開始每次來都痛到請假回家,真的不想在學測時遇到
備考的這段日子也是最常感冒的時候,一方面是運動量少,一方面也是本來身體就虛吧,後來在學校時總會不小心偷跑去打球,生病的次數也慢慢減少

總共5次的模擬考,得失心並沒有太重,但還是會不小心給自己壓力,看到過於樂觀的歷屆成績,也會一次次把標準提高
雖然只是說著「要是能考到就好了」、「希望可以」等等充滿不確定的詞
但心裡其實是很肯定的,「如果考不到我就去指考」聽起來像玩笑話,不過這是在幫自己打預防針吧

想要好好過年,暫時當個廢人,或是找些事情讓自己忙起來
現在最不想聽到的話就是「考得如何?」大人眼中跟「食飽未」差不多的家常問候,這時聽起來異常刺耳
我不知道這樣的成績是好還不好
但我盡力了
我真的盡力了

願每件你擔心的事都不會發生

Nita

2019年1月4日 星期五

日常紀錄(二)



⏩ Tomorrow Is Gonna Be Better Joshua Radin

  學校發瘋似的連考三週,以期末考完結的煉獄暫且告一段落,畢竟恐怖的是三個禮拜後。

  第七節鐘聲一響,哀嚎遍野,數學出題老師說:「希望能讓我們在學測前思考一下」這大概是有史以來第一次覺得很有可能零分的時候,就算平常就爛,但至少會有兩位數,這次認真覺得破不了十。
  不過分數倒也還好,真正難過的是聽到同學說:「爸媽又不知道難度,只會說『不是給你補習了,怎麼還考不好』」又不是補習一定會進步。
  如果可以還是希望自己有補習的機會,從高一想到現在也高三了,沒上過補習班,也早把數學成績當身外之物,不把加權四看得太重要,曾經算過自己不看數學在班上的成績會有多大的進步,現在也不算了,好像認清現實就不會太難過一樣。
  但沒有,聽著他們討論 心裡那個想補習的念頭還是會出現,會不停想自己如果有補習是什麼樣的結果。

  當他們討論的正熱烈,我聽著Green Day的音樂,搖滾樂完全隔絕了他們,但耳朵好痛,考完試想砸錢買耳罩式耳機了。

  不過這些都是前情提要,讓我想紀錄這篇的原因是——我失眠了。
  回家後因為太累,睡到10:30起來,洗完澡想要繼續睡,隔天好好吃個早餐的時候,翻了一個半小時,我睡不著。

1:44 整理衣服
與其繼續躺在床上思考什麼時候會睡著,不如起來做些事,沒多想就從整理衣服開始

夏天的衣服剩一點全部收好,冬天的衣服先全部丟出來,接著分類、摺、收,思考厚薄度、實穿性,一一將它們歸類
然後是褲子,一樣的過程,但多了試穿的步驟


2:40 擦地板
收拾擤完的鼻涕團,順便將頭髮撿起,噴點酒精在濕紙巾上,一不做二不休的把活動範圍全擦了

3:10 打字
其實每個失眠的夜晚都是這麼度過的
利用這些時刻,做平常覺得浪費時間卻又重要的事
反正都睡不著了,不如起來做點事,而且整理完的改變最明顯,比起讀書來的有成就感

"Tomorrow is gonna be better" yep,we do deserve a better one.

Ni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