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找

2016年10月2日 星期日

尼泊爾 行前記錄


本日推薦 ⏩張懸 親愛的


因為一直不知道該如何起頭的緣故,文章一直遲遲沒有寫,不過日記倒是早已完成,但每件事情都是這樣的

你必須要選擇哪些留給自己、哪些公開。

現在,我決定以「微光時代」這部紀錄片開始,開始寫我為什麼決定去尼泊爾。

會知道這部記錄片是因為我的國小美術老師 - 雅萍,也是因為她才種下我想去尼泊爾的因子
第一次臺中志工研習結束後,她邀我去萬代福影城欣賞這部片(微光時代目前未在任何影城上映,只採用包場的模式,想追蹤最新的資訊可以關注他們的粉絲專頁)
抱著能多看一部片也沒什麼不好的理由,我答應了(好啦 其實是為了想住老師的豪宅😂)

原本我以為這就只是一部敘述磐石的志工服務到底在做些什麼的影片,只是微光時代真的超出我預期太多,畢竟看過許多類型的影片,從來沒有一部,沒有親情、友情或者愛情的渲染,能讓我從開頭就默默淚灑影院到結束
那是從心裡的感動 沒有任何理由的。

國小六年級,曾經我也有機會去尼泊爾當志工,思考很久 我懦弱的無視掉這個邀請,那時的我面對一個陌生的環境,是害怕且彷徨的,說點實在話,我怕髒、害怕那裡的環境,最令現在的我失望的是
「我脫離不了自己的舒適圈」
憑什麼讓我放棄可以關在冷氣房裡滑著手機悠哉的生活?可以說是國小升國中的自己心智年齡還未成熟,加上那時我也沒有任何說服自己的理由去尼泊爾,無論如何我逃避、回絕了。

看完記錄片後,我才更堅定現在我為自己做的這個選擇,也找到了當初的答案。

附上導演的訪談,很值得一看,可以對這部紀錄片有進一步的瞭解<Click>

當你遇到困難的時候,只要踏出舒適圈,
就會有機會看到一個不一樣的世界,
重新找到你的勇氣。

- 導演 劉建偉
 

我不知道自己的潛意識是怎麼樣的,不知道自己是因為對未來的彷徨還是單純想去完成自己去當國際志工的bucket list,三月看到雅萍老師在臉書上的網誌便激起了我想要去的想法,只是拖著拖著會考結束了,第一次志工研習也結束後才真的去報名
大概和我們家的教育方式有關,爸爸不會去干涉任何我們做的決定,只是會問一些相關的問題,確定不是一時興起,像:

你對協會瞭解多少?
和宗教會有很大的關聯嗎?
那時候尼泊爾的天氣如何?
你同學去之後的感想?

之類的問題,只是媽媽就比較會擔心了,畢竟那不是紐西蘭是尼泊爾😂

再來講這趟志工服務,我跟的華人磐石領袖協會
雖然說是基督教的協會但完全不會有宗教的問題,像之前爸爸就怕可能會有一些強迫性的行為,例如一定要信教才可以加入之類的
但我實際去過的感想是不會,禱告時並不強迫參與,只是一起參加的志工多半是基督教,可是相處上並不會不方便👌

在去尼泊爾之前會舉辦志工培訓,討論教案、志工彼此認識和對教學環境有初步的認識,但即使去尼泊爾的志工服務已經有幾年了,有些地方還是沒有準備的很完善,例如 行前會議的時間
我參加的八月梯次行前會議時間竟然在我們出發日期的前一個週末,離出發的日子只有三天的時間,在這段期間內詢問的問題協會的回應都是:在行前會議那天會說,但只有三天的準備時間,對於一個相對有更多的擔心及疑慮的環境,加上有許多年紀較小的志工們參加,這樣的準備時間實在無法令人放心

但撇除這點,在當地遇到的很多狀況只要自己做好心理準備,其實真正遇到後也沒什麼大不了,整體來說我還是覺得協會很不錯,早上會安排晨耕、晚上則安排各種活動:報告、檢討、分享,這些過程都很助於與自己對話、認識自己☺

照片來自:華人磐石領袖協會

對於一些疑問就先解惑到這裡,剩下的就在尼泊爾日記裡發掘吧😉
btw打字的今天(9/24)其實是分享會的日子,只是爸爸不能載,就選擇和媽媽一起來參加學校的班親會了,對於學校一年後沒意外的話會有一篇文章來講述,只是那些都是以後的事情了。
其實內心還是想參加的,畢竟這才像是為十三天做了最後的ending,很多的緣分這時候才能算畫下句點
可沒有參加就像緣分不會結束,只是同時也顯得更加珍貴了

- Amor Fati -